聯系我們
座機:027-87580888
手機:18971233215
傳真:027-87580883
郵箱:didareneng@163.com
地址: 武漢市洪山區魯磨路388號中國地質大學校內(武漢)
工程地質
洞庭盆地及江漢盆地區域地溫梯度的分布及其隨深度的變化
文章來源:地大熱能 發布作者: 發表時間:2021-10-29 10:27:03瀏覽次數:1815
1.地溫梯度的分布。
二湖盆地地溫梯度的分布與地溫分布的特征相類似。在北部的江漢盆地,地溫梯度高,南部的洞庭盆地的地溫梯度則較低。
北部江漢盆地的地溫梯度一般在3.0-3. 50C/100m左右,盆地中心的廣華寺、王場、潛江、新溝咀、沙市及江陵等地區的地溫梯度大多在2. 5-3.O℃/100m;在盆地邊緣為2.0-2.5℃/100m;在王場構造、廣華寺構造的北部,地溫梯度較其南部偏低,一般在3.0-3.5℃/100m。
洞庭盆地的地溫梯度約3.0℃/100m左右,在盆地外圍,即常德以東、沅江和岳陽地區,地溫梯度多在2. 5-3. 0℃/100m;益陽、常德、澧縣等盆地邊緣地區的地溫梯度一般為2.0-2.50C/100m。
二湖盆地的地溫分布是有區域性的,但北部江漢盆地都存在高地溫梯度分布區;而洞庭盆地則明顯地表現為一較簡單而偏低的地溫梯度分布區。
2. 地溫梯度隨深度的變化。
地溫梯度隨深度逐漸減少的普遍規律較為明顯,但盆地中各部位的地質構造特征又使其具有不同的變化和特點。
北部江漢盆地中地溫梯度隨深度的變化可分為三種情況.1)王場、廣華寺、潛江:
一帶的地溫梯度在1000m深為3.1-5.0℃/lOOm} 2000m深的地溫梯度為2.4-3. 4℃/100m,如將浩口考慮在內,則可增大至3.8℃/lOOm,至3000m深則減小到2.15-3.0℃/lOOm或:
3.15℃/100m;但在局部深度段則可增大至3.4℃/100m; 4000m深處為2.08-2.9℃/100m,當至4700m深時,其梯度值為2.05-2.8℃/100m;2)鐘市地區的鉆孔較深,多在2000m左:
右,共地溫梯度比上述地區為低,lOOOm深的地溫梯度大多在2.4-4. IC/lOOm, 1500m深在2. 3-3. 30C/100m之間;至3000m深則降至2.2-3. 080C/100m13)盆地邊緣地區包括當陽I;A東、應山等地區,其3000m深地溫梯度為2.25-3.050C/100w 4000m深時則達2.15-2.85℃/100m或高至3.15℃/lOOm,深度增至5000m時為2.0-2. 75qC/lOOm左右。另據應維華(1984)的研究,王場油田的地溫梯度在2000m深以上為3.7℃/100m,2000m以下為2.6℃/100m,易在有關王場油田的地溫研究報告中,也提到2000m深以上的地溫梯度在3℃/100m以上,并符合于T=25+0.03L的直線方程式,而在2000m以下則發生變化且不符合上述規律。這些分析結果均與本研究所提出的梯度變化范圍是一致的。由上可知,江漢盆地的地溫梯度能三種情況中,都顯示其中上部梯度變化較大,而隨深度的增加則逐步趨子一致,這反映了區域地溫分布的一個重要特點。
根據邊緣的少數鉆孔分析,南部洞庭盆地地溫梯度隨深度變化也很明顯,淺處500m深的地溫梯度大多在2.1-3. 60C/lOOm之間,lOOOm深處為1.65-2.5℃/100m,隨巖深度增至1500m,其梯度為1.58-2.2℃/100m,且多集中于2.0-2.2℃/100m之間。2000m深時的地溫梯度大多在1. 7-2. 15℃/100m,向深處由于巖性的變化梯度稍有增長在1.65-2.20℃/100m之間。由于鉆孔多分布于盆地邊緣,故其地溫梯度偏低,但隨深度減小的趨勢仍十分明顯。盆地內部沅江凹陷地溫梯度較高;據資料1’推算,在2000m深處其地溫梯度約在3.2℃/100m左右。
綜上所述,二湖盆地的地溫梯度隨深度變化的特征均很明顯,其間也存在著較大的差異,如在同等深度上北部江漢盆地要比南部的洞庭盆地高出0. 5-0. 8℃/100m,盆地內部差異相對較小,這都反映了它們的地質構造條件是不同的。
二湖盆地地溫梯度的分布與地溫分布的特征相類似。在北部的江漢盆地,地溫梯度高,南部的洞庭盆地的地溫梯度則較低。
北部江漢盆地的地溫梯度一般在3.0-3. 50C/100m左右,盆地中心的廣華寺、王場、潛江、新溝咀、沙市及江陵等地區的地溫梯度大多在2. 5-3.O℃/100m;在盆地邊緣為2.0-2.5℃/100m;在王場構造、廣華寺構造的北部,地溫梯度較其南部偏低,一般在3.0-3.5℃/100m。
洞庭盆地的地溫梯度約3.0℃/100m左右,在盆地外圍,即常德以東、沅江和岳陽地區,地溫梯度多在2. 5-3. 0℃/100m;益陽、常德、澧縣等盆地邊緣地區的地溫梯度一般為2.0-2.50C/100m。
二湖盆地的地溫分布是有區域性的,但北部江漢盆地都存在高地溫梯度分布區;而洞庭盆地則明顯地表現為一較簡單而偏低的地溫梯度分布區。
2. 地溫梯度隨深度的變化。
地溫梯度隨深度逐漸減少的普遍規律較為明顯,但盆地中各部位的地質構造特征又使其具有不同的變化和特點。
北部江漢盆地中地溫梯度隨深度的變化可分為三種情況.1)王場、廣華寺、潛江:
一帶的地溫梯度在1000m深為3.1-5.0℃/lOOm} 2000m深的地溫梯度為2.4-3. 4℃/100m,如將浩口考慮在內,則可增大至3.8℃/lOOm,至3000m深則減小到2.15-3.0℃/lOOm或:
3.15℃/100m;但在局部深度段則可增大至3.4℃/100m; 4000m深處為2.08-2.9℃/100m,當至4700m深時,其梯度值為2.05-2.8℃/100m;2)鐘市地區的鉆孔較深,多在2000m左:
右,共地溫梯度比上述地區為低,lOOOm深的地溫梯度大多在2.4-4. IC/lOOm, 1500m深在2. 3-3. 30C/100m之間;至3000m深則降至2.2-3. 080C/100m13)盆地邊緣地區包括當陽I;A東、應山等地區,其3000m深地溫梯度為2.25-3.050C/100w 4000m深時則達2.15-2.85℃/100m或高至3.15℃/lOOm,深度增至5000m時為2.0-2. 75qC/lOOm左右。另據應維華(1984)的研究,王場油田的地溫梯度在2000m深以上為3.7℃/100m,2000m以下為2.6℃/100m,易在有關王場油田的地溫研究報告中,也提到2000m深以上的地溫梯度在3℃/100m以上,并符合于T=25+0.03L的直線方程式,而在2000m以下則發生變化且不符合上述規律。這些分析結果均與本研究所提出的梯度變化范圍是一致的。由上可知,江漢盆地的地溫梯度能三種情況中,都顯示其中上部梯度變化較大,而隨深度的增加則逐步趨子一致,這反映了區域地溫分布的一個重要特點。
根據邊緣的少數鉆孔分析,南部洞庭盆地地溫梯度隨深度變化也很明顯,淺處500m深的地溫梯度大多在2.1-3. 60C/lOOm之間,lOOOm深處為1.65-2.5℃/100m,隨巖深度增至1500m,其梯度為1.58-2.2℃/100m,且多集中于2.0-2.2℃/100m之間。2000m深時的地溫梯度大多在1. 7-2. 15℃/100m,向深處由于巖性的變化梯度稍有增長在1.65-2.20℃/100m之間。由于鉆孔多分布于盆地邊緣,故其地溫梯度偏低,但隨深度減小的趨勢仍十分明顯。盆地內部沅江凹陷地溫梯度較高;據資料1’推算,在2000m深處其地溫梯度約在3.2℃/100m左右。
綜上所述,二湖盆地的地溫梯度隨深度變化的特征均很明顯,其間也存在著較大的差異,如在同等深度上北部江漢盆地要比南部的洞庭盆地高出0. 5-0. 8℃/100m,盆地內部差異相對較小,這都反映了它們的地質構造條件是不同的。
上一篇 > 洞庭盆地及江漢盆地地溫分布的控制因素
下一篇 > 洞庭盆地及江漢盆地區域地溫分布的基本特征